|
【联想】扎哈·哈迪德之广州歌剧院的有关联想 |
【lianxiang】2013-12-4发表: 扎哈·哈迪德之广州歌剧院的有关联想 最近几年,从国外来访广州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会经常问我,由扎哈·哈迪德zahahadid设计的广州歌剧院的情况?并且有时还让我领着他们去现场参观研究。香港的一批时尚设计师参观完这个号称珠江“双 扎哈·哈迪德之广州歌剧院的有关联想最近几年,从国外来访广州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会经常问我,由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广州歌剧院的情况?并且有时还让我领着他们去现场参观研究。 香港的一批时尚设计师参观完这个号称珠江“双砾石”的庞大几何体,怪异、变形建筑之后,为它的魅力所感染,只要是这里有举办的国际性的高品位的歌剧和音乐表演,他们都会从香港专程过来参加、观看这些演出。这很明显地提升了广州作为中心城市有了一定的文化品位。 德国、瑞士、英国的艺术家、设计师来广州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我也多次陪同他们去看这所“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品。他们都是一再地感慨之,这座建筑的宏观感受确实给人以难忘的印象。设计的抽象化元素是想像力和创造力中最高的能力的表现,是全世界所有的设计师都为之付诸一生的努力所追求的目标。广州市民虽然正处于消化吸收这种现代化的建筑产品所散发的文化进程之中,从当下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出这种文化生活的改变所带来的轨迹。 扎哈·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是她进入中国这块设计热土实验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之前,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北京这个建筑实验的处女地之中,几乎所有成名的大师都在北京留下了自己的建筑作品,哈迪德的导师库哈斯为中国的官方传媒领袖cctv设计了带有深刻情色意味的男女共体—阴阳建筑,cctv主大楼,被广大的北京市民称为“大裤衩”。 广州歌剧院将最后留下的方案是库哈斯代表的团队,他们已经是国际上广为人知的设计师,与一位“初出茅庐”他的学生———扎哈·哈迪德的方案进行激烈竞争和pk的决赛。知名度上来说,一个是极富盛名,一个是小有名气,广州又是一个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按常理出牌,标志性建筑理应由世界知名的大师来操刀,与核心城市的地位似乎更加匹配,也就是说北京有了“大裤衩”,广州仿佛也应该有“相同的”作品问世。 扎哈德的方案十分另类,80%的专家都觉得不靠谱,市民好感度做调查对之有好感的比例也是少之又少。如果一个设计方案,用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此之低,专家的认可度也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设计界的老大公开进行挑拨和调侃,认为这是幼稚可笑的方案,广州的标志性建筑怎么可以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来设计呢?更有从国外回来的著名学者,带着种族主义的眼光认为一个出生于伊拉克的设计师被中国请回来实在荒唐。 好在广州不是北京,虽然有舆论的空间,也确实有专业的伯乐识千里马的眼光,没受种族主义的先验论支配,最后还是决定由扎哈·哈迪德的方案取胜。这次有眼光的决择最终由于作品的成功证明了是对的,避免了一场南方的文化中心城市标志性建筑再次沦落为“情色建筑”的厄运。 广州歌剧院具有极强的原创性,扎哈·哈迪德用了她大量的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很考究,歌剧院内部以仿生人类骨骼的经络,甚至是头骨,抽象地表现了这个作品的内涵,这种抽象仿生手段后来几乎成为这些年世界上建筑设计的方向。到了迪拜设计歌剧院的时候,哈迪德在广州歌剧院的基础上有了更深意义上的延伸,扩展了抽象意义上的特点。迪拜的室外空间也是以人的骨骼的流线型和穿插的结构进行艺术化标新立意,内部设计上更是一个放大了数千倍的人脑的头盖骨的内部仿生设计,这是她的成名和巅峰之作。 如果说完成于2010年广州歌剧院是扎哈·哈迪德的张扬个性的体现,那么从她处女作、成名作以后在世界各重要文化中心所设计的外形夸张、个性张扬的作品是越来越具有爆炸性的力量。相比之下,时间过去3年,回顾广州歌剧院仿佛看到少女刚刚长成的那种羞涩以及协调,含苞待放的状态。 今天的扎哈·哈迪德已经走向日益成熟,设计造型上炉火纯青,成为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最为耀眼,个性极为张扬的建筑符号。早在1993—1996年她为德国世界顶级的家居生活中心vitra所设计的消防站建筑己经看出其卓越不凡的创作力。2013年是“维特拉消防站(vitra fire station)建成20周年,这也是扎哈首个重要的建筑项目也是她早期代表作品之一。 相对于后期的诸多变化,这个小房子直率而又犀利,与功能极其贴合而又风格强烈。很难想象当时没有计算机制图,很长时间找不到能理解图纸的建筑公司来施工。现在消防站的功能改为餐厅和展厅,似乎有些牵强。而建筑给人的震撼依然强烈。扎哈的草图已经很好的表达了她的设计,借助这一媒介,建筑师能够自由地研究“形式”,发展实践自己的建筑语言。 最初,哈迪德研究了kazimir malevich的艺术作品,和俄罗斯先锋艺术家作品中的翘曲和反重力空间,将破碎和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建筑空间。那些由倾斜穿插的线条勾勒出的混凝土体块仿佛并没有受到岁月的冲击与残食,依旧保持着激情与力量,仍然是当代建筑的重要话题之一。 从“维特拉消防站(vitra fire station)到广州歌剧院甚至到近年由她设计的时尚家具、饰品、以至女鞋她的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风格发展的轨道仿佛也依稀清晰了,那就是从现代主义纯粹的几何直线逐渐地迈向后现代主义解构几何大量弯曲的形体变异,或许这种“曲线的进化”更能适合中国以至阿拉伯国家的现实情况。 (【lianxiang】更新:2013/12/4 18:34:34)
|